仰 之 弥 高



只是自闭了,并不是不爱你了。

首先感谢 @摘纪录 让我重温了这段话。

我个人尚未赴死的原因,大抵有两个——

消极和念想。

 

消极是常态。平日里消极一点,反而不怎么想死。从行为主义的角度来看,这很简单,不过是“刺激-反应-强化”。痛感的阈值被不断的强化,相对而言刺激是始终不足的,情绪上就不会形成很大的落差。常言道,人心都疯qiu辽,说的就是这种麻木感。免疫系统因为承受苦难之后也更加健全,熟练的负反馈调节也使因果形成了闭环,这一切理所应当,且不易被察觉。从此就像住在一条死河里,臭却宁静,不起波澜,习惯就好。

概括来说,就是平淡的厌世情节,会助人继续苟活于世。

曾有几个人问过我同样的问题,你介意抽烟吗。

我总回答不介意。

只有他开门见山,是这样问我的。

“我很烦,不要怪我抽烟,好吗?”

寥寥几字,是一种软性的强迫。可对我而言,便称不上强迫了,因为我的回答早就固定。

“你抽吧。”

抽烟有害健康,等于慢性自杀,的确会慢慢地害死他。然而,在以后的某一瞬失去他,和此时此刻就失去他相比,我更愿意接受前者。

我便不避开烟里的氤氲,偎在他脚边。

被动总归令人不悦。烟也是好抽不好闻。但我挺年轻,烟要把我呛死估计也够呛,够呛个十年八年。

我知道这二手烟不是好东西,他也一样。

二手烟倘若没人来吸,就可怜地弥散在空气中罢了。我不爱他,他也会立刻滚回人海里。

可是,烟味是那么的消极。从烟里闻到他的消极,便也体会到他的对死的温和态度。

我承担了他自杀的部分后果,此刻便是生死攸关。

他就不可怜了。


而念想往往也与他人有关。

就如以往我令我爸心寒的那几年,他不知是请了高人,还是自己琢磨出了什么,为我们日渐恶化的关系找了个念想。

“我算出,我们俩的关系,在你26岁后会有改善。”

我听罢的那一瞬间,特高兴。

我第一反应是,我可以活到26岁了。

他平时说千句万句道理,我都不听。但这句话我不但记住了,还很喜欢,还经常拿出来想想。毕竟只知结果不知其因,于是我思考,为什么会产生这个26岁的分水岭。那一年,我受什么刺激了?我结婚了?我得病了?我读博了?我中彩票了?

但想想我俩的倔脾气,以及争当最佳辩手的剑拔弩张,这些原因都太不对。于是我往最坏的结果去想,就是我死了,分水岭不存在,这道岭背面的水估计涸了。这不想不知道,一想吓一跳,我开心的不得了。

原来我还能活到26岁啊!

仿佛有一种神秘的精神力量,让我的恐惧愁疑立刻消散。

即使问题无法解决,那又怎么样?毕竟只有活着,需要的勇气最大。其他的算什么?难道不该顺其自然吗?

有什么能比我能活到26岁更令人开心吗?

有啊!

我爸也能活到我26岁那一年啊!

对哦!

这还不够令人开心吗?


就这样,我的艇估计又能继续赛好几个年头了。

比太宰治的和服什么的管用多了。

评论(14)
热度(1206)
  1. 共7人收藏了此图片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© 不献梨云 | Powered by LOFTER
回到顶部 ∧